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咸丰县检察院 > 检察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焦宪:“跑跑书记”扎根乡土17载,“穷山沟”蝶变“亿元村”

【字号:    】        时间:2023-12-25      

  “身为代表的责任,就是让彭家沟村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乡村生活”。2023年1月,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焦宪又多了一个“代表身份”,他新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前,他已是湖北省第十二届党代表和恩施州第九届人大代表、咸丰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 

  扎根乡土17载,焦宪将彭家沟村从一个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山沟沟打造成“全州畜牧第一村”。“一黑一白”主导产业年产值破亿元,人均收入超3万元,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好愿景。彭家沟村获评“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生态村”焦宪个人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州优秀共产党员”、“恩施楷模”。 

  创业维艰,“跑跑书记”初获赢得群众认可。

        2005年,焦宪当选为的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彼时的彭家沟村,是一个蔽塞、落后、贫穷的山沟沟,劳动力流失严重,被戏称为“跑跑村”,焦宪也因此得了个“跑跑书记”的外号。焦宪听闻后,心里阵阵酸楚,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彭家沟村距离省道的直线距离仅1公里,宽度不足3米的砂石路硬生生在山间崎岖蜿蜒出5公里路程,说是砂石路,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物资难进,物产难出,群众叫苦不迭。 

  一分钱也能难道英雄汉,村集体账上没钱,修路又谈何容易,但决心已定。焦宪放下家里的农活,挨家挨户做起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发动了50户村民“众筹”到5000元购买砂石、雇佣运输车,每户再出一个壮劳力自带工具义务投劳。接下来的半年里,焦宪和义务劳动的村民一锤一钎拓宽路基、一锄一筐填坑铺路,义务劳动的村民也越来越多。通车的当天,群众第一次对这个黝黑瘦小的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这条路是大家一起‘修出来’的,也是焦书记挨家挨户‘跑出来’‘谈出来’的”。 

  徐徐绘就产业脱贫画卷。

        贫困落实的山村,发展是第一要务。当选书记的第一天起,焦宪就开始盘算如何让村民的荷包鼓起来。 

  背靠唐崖镇“湖北仔猪第一乡”的金子招牌,彭家沟村素有“富不丢书、穷不丢猪”的传统,但是传统的“散户式”养殖不足以支撑村民的脱贫梦想。经过一番考察,结合彭家沟村的资源、区位、技术条件,焦宪因地制宜提出了以“特色种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 

  2005年,“小沼工程”在咸丰县推广开来,焦宪带头在自家修起了第一座现代化沼气池用于养猪。他邀请村民到家中参观,不厌其烦讲解沼气池的优点和奖补政策,养殖户纷纷效仿,彭家沟村的养猪产业开始跳出传统路径,插上“现代化”翅膀。 

  如何把养猪产业做强做大?焦宪认为,以往养殖的白猪附加值低,并符合特色种养殖的需求。经过市场调研后,焦宪发现黑猪肉质细腻、口感好,平均市场价比白猪高出5元左右,而且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开始鼓励村民养殖黑猪。 

  “恩施黑猪”本是因生长周期长、个体小而被逐渐“淘汰”的本地特色品种,焦书记却反其道而行,养殖户心理嘀咕、态度观望。为了打消养殖户的疑虑,焦宪带头养殖,到农技农科部门寻求支持,带领大户跑销售,还发动村里的党员、养殖大户带头养殖,黑猪存栏量逐渐增长。 

  大力发展养猪产业,但焦宪并没有盲目扩展。在唐崖土司城址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期间,焦宪就产生了依托土司文化发展旅游的想法,他力排众议没让地处省道和唐崖河畔的二组建大猪栏。 

  为了不让二组在脱贫路上掉队,实现自己对二组村民的承诺,焦宪跑遍十里八乡甚至外县市寻找适合二组发展的产业。2009年底,他从宣恩县李家河引进白柚在二组试种成功,依靠临近省道发展路边经济,彭家沟村的白柚逐渐打开销路,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一黑一白”特色产业,由此迈出起跑线,彭家沟村的脱贫梦想有了底气。 

  以干促助,乘势而上。

        2016年的一天,下班后的焦宪突然接到电话,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牧司将临时到彭家沟村调研,焦宪一口答应,当晚高兴地睡不着觉。 

  原来,国家农业农村部4个司局计划在咸丰县挑选4个有潜力的村进行“支部联学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畜牧业司正是彭家沟村发展种养殖产业所需要的专业外援,我们简直是‘天作之合’”。 

  调研中,彭家沟村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养殖村异味不大、村容整洁、百姓不懒、干部能干”。在焦宪家里举行的座谈会上,调研组问了很多问题,焦宪一一作答,有远见且务实,调研组频频点头。 

  调研组离开后,焦宪并没有坐等结果,奔走于县、镇各个部门,为与畜牧司共建作最后的努力。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支部联学共建点定在了彭家沟村。 

  畜牧业司组织专家到彭家沟村考察,帮助彭家沟村确定了以养殖新型黑猪替代传统白猪为基本产业,以扩大白柚种植规模消化养殖产生的肥料,以农家新型沼气设施进一步净化环境的“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为其量身提出了“16113”模式(一户一栋100平方米标准化“恩施黑猪”栏舍、饲养6头能繁母猪、年出栏100头育肥猪、配套一口沼气池和特色种植面积30亩)。 

  有了外援和国家脱贫政策扶持的东风,“跑跑书记”乘势而上,运起“跑功”,使出“三板斧”,实现特色养殖产业腾飞。 

  一是跑项目、资金,注入发展动能。2018年,焦宪多方奔走,为彭家沟村争取到省农业农村厅推进实施的粪污资源化合理利用项目,为养殖户引进粪污干湿分离机,粪污处理后,干粪变为有机肥,废液经过沼气池发酵成为营养液,通过管道直达果园。之后又争取到省畜牧兽医局累计帮扶投入各类项目资金560万元,全村建起标准圈舍150栋。 

  前前后后,焦宪为彭家沟“跑”来了40多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镇干部形容他“削尖脑袋”跑项目,而他笑言自己只是“脸皮厚”。 

  二是集群作战形成规模效应。村委会牵头成立“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全村养殖户为社员,为村民提供全过程、高质量,并且免费的技术支持、防疫指导和销售服务。 

  焦宪还引进优秀人才,培育致富带头人。经过他劝说,毕业于长江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焦易到彭家沟村当起了“猪倌”,村委会给予8万元扶持资金。他凭借自己的技术,不久就实现了400万的年销售额。他向村民普及养殖技术,提供免费培训,成为了一位“科技新农人”、“产业致富带头人”。 

  三是跑销路发展订单农业。销售一直是焦宪最关心的事情。2017年,卖猪心切到武汉和买家对接自掏腰包垫付押金被骗的经历让焦宪结结实实“交了一次学费”,平日坚强的男子汉,发现被骗后偷偷哭了很久。 

  2018年,焦宪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到武汉卖猪,被大雪“围困”五天,绝境中四处找门路,终于带回高价订单,全村黑猪销售一空。养殖户笑了,焦宪又一次偷偷抹了把眼泪。 

  之后,合作社陆续与多家企业签订了黑猪的供销合同,销路彻底打开。“猪价不好,我们兜底收购;猪价涨了,就让老百姓自由选择。”焦宪兑现了对全村养殖户的承诺。 

  2022年,彭家沟村连续三年出栏生猪超1.5万头,产值突破1亿元,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养殖户达41户,成为恩施州“畜牧第一村”和“恩施黑猪原种保护地”,绿色有机、汁多味甜的白柚依靠很快成为“明星产品”,销路紧俏。 

  富起来的彭家沟村更加注重生态宜居。依托土家族特色,在唐崖河两岸改造了干栏式民居120栋,村民一户一别墅、一家一个花果庭院,彩色道路、花径走廊蜿蜒其间,“畜牧第一村”获评“湖北省生态村”,游客至此,无不震惊养殖村竟可以秀美靓丽。 

  “农旅融合”、“黑猪产业链延伸”,新年伊始,焦宪带领村两委研究起了新课题。 

  17载风雨兼程,村民富了,村庄美了,焦宪和他的彭家沟村并不满足于此,正在向更富强更美丽更和谐的未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