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堆满垃圾,过去都得捂着鼻子,现在好了,空气好得很,出来走走也安心。”带着小孙子散步的附近居民张阿姨笑着说。
这番景象,是咸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对坪坝营森林国家公园某环境整治点进行“回头看”时看到的喜人变化。曾经的露天垃圾场,如今已彻底消失,重归自然本色的山林重新成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惬意空间。
然而,就在不久前,这片区域还是另一番景象。夏风裹挟着腐败的气味在森林公园内弥漫。循着异味,“益心为公”志愿者指向一处:路边斜坡竟成了露天垃圾场,混杂的生活垃圾、建筑废料等堆积于此,部分垃圾甚至滑落至下方林地。
“这堆垃圾在夏天特别容易滋生蚊虫,还有异味,很不干净”,住在附近的李大爷摇头叹息,“特别是最近游客多了,看着人家来玩,遇到这情况,我们也感到有些难为情。”游客王女士也皱眉抱怨:“这么美的地方,突然闻到臭味、看见垃圾,实在扫兴。”
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后,检察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多角度拍照、录像取证,对现场散落的垃圾进行初步分类辨识,详细记录污染现状,调用卫星图片以确定垃圾堆积范围和对周边环境的实际影响,同时,检察官系统走访了周边包括张阿姨、李大爷在内的十余名居民,详细记录污染对其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并主动对接相关部门,调取相关管理文件、规划图纸等书证,了解垃圾堆积的历史原因、责任划分现状以及日常管理存在的困难。
根据调查结果,在整理相关证据、厘清职责权限后,检察官依法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依据相关规定处理垃圾等固体废物,避免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
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组织人力、车辆投入清理战场,三日内累计清运完混合垃圾约4吨。为从根源解决问题,保证广大居民旅客的生活质量,相关部门在全镇范围内增设垃圾桶、垃圾收集投放点及分类亭600多个,新增两台垃圾清运车和8条垃圾清运线路,并在醒目位置设立环保宣传告示牌,引导游客与居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
“短短时间,垃圾清走了,青山回来了,人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这样的司法实践真暖民心。”目睹变化的“益心为公”志愿者称赞道。